為什么我們不支持無人駕駛,而要創自動駕駛【亞克力有機玻璃制品】
為什么我們不支持無人駕駛,而要創自動駕駛【亞克力有機玻璃制品】
自動駕駛還是無人駕駛?看起來是表達方式不同,背后指向一個更大的哲學命題:人到底在未來的智能交通進化中扮演什么樣的角色?
烏鎮舉行的世界互聯網大會正吸引全球的目光,本次大會的主題是“互聯互通、共享共治,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而在這個主題之下,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汽車的未來也受到人們的關注。百度在大會期間展示了無人駕駛汽車,并認為“系統能夠遠遠超過人類成為更好的駕駛員”。
與此同時,全球首款智能互聯汽車沃爾沃全新XC90也在現場亮相,這也是全球首款具有高度自動駕駛功能的量產車,而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作為唯一一名來自汽車界的代表出席大會并發表演講,向與會嘉賓描繪汽車未來的發展方向。
智能互聯汽車的未來是自動駕駛還是無人駕駛?這看起來是表達方式不同,背后指向一個更大的哲學命題:人到底在未來的智能交通進化中扮演什么樣的角色?【亞克力有機玻璃制品】
通過對比百度、谷歌的無人駕駛汽車和沃爾沃的自動駕駛汽車,我們不難發現兩者的相同之處是技術手段。無論是互聯網企業還是汽車廠商,都是利用遍布汽車全身的傳感器采集大數據,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再將這些大數據上傳云端,與其他機動車甚至行人等所有道路使用者和交管當局實現車聯網溝通,最終實現對車輛有效、安全的控制。
以被稱為全球首款具有高度自動駕駛功能的沃爾沃全新XC90為例,其車上裝配有100多個感應器270個微電腦,運算能力相當于美國宇航局的航天飛機,依靠高度智慧和自我學習能力,XC90白天黑夜都能夠自動偵測外部環境,例如行人、大型動物和騎行的自行車等,避免碰撞發生,在關鍵時刻自動剎車。
而差異之處呢?李書福在烏鎮所作的演講,正好可以解答這個疑問。李書福認為,一些互聯網公司也在研發無人駕駛,但沃爾沃所代表的自動駕駛,將賦予駕駛員自己駕駛或者自動駕駛的選擇權。兩種方向技術相同,理念不同,自動駕駛更接地氣。與互聯網公司忽略人的因素相比,沃爾沃對“駕駛員”的考量,代表著未來智能互聯汽車發展的方向,汽車將從基本的支持人的功能,轉換為理解人、與駕乘者進行交流、主動探索和滿足人的需求。
簡單來說,盡管無論互聯網企業還是汽車廠商,都同意自動駕駛或無人駕駛,首先要把安全放在第一要素。就安全問題而言,汽車廠商所積累的經驗毋庸置疑;互聯網企業則暫時還未能提出一個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沃爾沃CEO漢肯早前更放出豪言,對于汽車在自動駕駛過程中產生的交通事故,沃爾沃將負全部責任。【亞克力有機玻璃制品】
而在是否保留人駕駛汽車的權力這些關鍵問題上,自動駕駛與無人駕駛的理念區別,關乎汽車發展的方向,更關乎人與機器的倫理關系——人的安全能否完全由機器保障?汽車的控制主權,能否完全交給智能機器?
讓我們設想這樣的情景:當遇到雷雨大風雪天氣等極端條件時,物聯網通訊受到影響或道路設施受到破壞,自動駕駛仍然保留人是否駕駛汽車的選擇權,人仍能駕駛汽車應對復雜的路況;這時無人駕駛車輛無能為力;在駛離擁堵路段之后,司機能讓自動駕駛汽車恢復人工駕駛狀態,感受在高速公路上駕馭與馳騁的樂趣。沃爾沃汽車11月在洛杉磯車展上發布了全新Concept 26自動駕駛概念車,也描繪出了自動駕駛實現后的美好場景:Concept 26 概念車采用全新的專屬座椅設計,提供“駕馭”“創造”“休閑”三種模式,重塑整體駕駛體驗,為用戶帶來全新的駕駛選擇。
而在相同的情景下,在無人駕駛的汽車里,人們就像乘坐公交車或地鐵一樣,永遠只能充當乘客的角色。
理念上的分歧并不代表無人駕駛技術一無是處。無人駕駛更適合公共交通行業與物流行業,目的是乘客或商品如何安全、順利到達目的地,而且運輸的路線具有特定而穩定的路況、線路可預先定制等。而對于個人與社會來說,自動駕駛不但適用于以上場景,也適用于私人出行。【亞克力有機玻璃制品】
在百度宣布測試無人駕駛汽車之后不到一天,有一條段子在不少人的朋友圈中廣為流傳:
“百度為什么要做無人車?”
“這樣以后你出門看病打到一輛百度車,剛說完去醫院,它就鎖死車門一路開到競價排名最高的那間醫院去。”
從善意的角度去解讀,我們寧愿相信這是人們在用形象的段子去提醒百度等互聯網企業,智能互聯領域的發展,還是應該把理解和解決人的需求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
另一方面,汽車企業在智能與互聯領域顯然不能單打獨斗,積極與IT、科技行業展開合作,不可或缺。
人們應當肯定互聯網企業在新的汽車技術浪潮中的努力和價值,也更應意識到技術發展的終極目的,是解放人類的時光,因此兩者只有相互融合才能為消費者提供更美好的汽車生活。